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传统农耕+现代农业”农旅特色小镇的风口已经来临!

    信息发布者:李翠苹
    2018-07-26 21:31:46   转载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休闲时代”已悄然来临。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特色小镇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普遍抓手,也成为站在政策风口、资本风口上的那只“猪”。


    在该专题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几位深入研究农旅特色小镇建设的专家和实践者分享了经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近年来,对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国家层面的法律中有相关规定,中共中央也通过了党内法规条例,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具体规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建议,特色小镇和美丽社区建设相结合、临空经济和美丽社区相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和垃圾分类相结合,而且必须立足地域基础和传统产业基础,不要随便换“频道”。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项目背景

    从杭州出发,沿杭甬高速转上三高速,大约两个多小时,就来到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这个剡溪边的村庄,曾是百年越剧的发源地。


    坐落在这春风长乐、绿意江南,古风淳朴的小镇农庄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的中式宅院。户外,便是前庭、后院、菜园,再到大片农田和果林的“庭院园田”四级体系。主体建筑一层架空,二楼是一个合院格局,青瓦白墙木柱,环绕着凉廊、露台和灰空间。


    项目亮点

    1.奇思高科技农艺空间

    农庄的主体建筑一层架空,二楼是一个合院格局,青瓦白墙木柱,环绕着凉廊、露台和灰空间。


    架空层高3.9米,做成了一个高科技农艺空间:有A字抱架水培、垂直多层水培、基质培、立柱栽培……为什么一楼要架空? 因为受政策限制时,这样造房子不占用耕地面积。一楼仍用于农业生产。一个32㎡的垂直多层水培,种菜面积就有160㎡,产量是传统的3—5倍,还可以半自动或全自动管理。


    2.精巧的庭院园田

    沿楼梯走上2层的合院,室内是朴素的装修,游廊下摆着露木的中式长桌。


    建筑面积只有143㎡,有3个房间,2个卫生间,1个大厅,还有一个厨房加工区,南向面宽18.8米。


    中庭长宽约7.6×9米,墙面种满绿精灵、帆根、鸭脚木和阿波蕨。一部分做成玻璃地面,为架空层的植物提供采光。



    站在巨大的露台上,凭栏俯瞰,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从脚下的景观小院,蔬菜花园、迷宫和廊架,老树下的休憩区,到近处的玻璃暖房、生态泳池……


    色彩斑斓,图案精巧,红橙黄绿青蓝紫,仿佛打翻了一大块调色板!


    再远处,隔着一道溪渠,就是大片的果林、农田,一直延袤到天际线上的群山。



    行走在内园中,道路都由碎石子铺成,花坛、菜园也是用石头和木块垒起,整饬干净。


    内园种植大片紫甘蓝和青菜,边缘杂种鲜花、蓝莓,还有专门的葱蒜韭菜区、竹笋区和蜜蜂养殖区,主要用以满足农场主的日常生活。


    挑高的玻璃暖房,是和朋友喝茶晒太阳的“第二客厅”。


    3.城市居民-农场主-职业农民模式

    农庄经济生态是这样的:城里人买下农庄,签定耕地长期租约。既可自己种植,也可部分或完全委托小镇农庄种植,甚至连销售也交给他们。农场主再返聘农民,每月付固定薪水,并且返还一部分农产品。



    学习借鉴

    1.数据模型支撑区位选择

    不同梯队的城市,对于小镇区域的考量亦不相同,主要考虑城市能级、交通、生态与地块等要素,并用具体的数据进行支撑。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经济环境下,新媒体、金融、IT等以高技术人群为主导的新经济的生产空间将不再依赖于传统城市的资源聚集。


    他们依靠自身的核心技术,通过互联网就能顺利融入到社会化大分工的产业潮流中,并可获得高额利润。毗邻大城市、景观资源良好和基础设施完备的小城镇对这类高技术人群将更具备吸引力。


    2. 严苛选址,提取与继承地块的特色基因进行开发

    每一座小镇在规划之前,都会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历史、山源、脉、魂到风物、民俗、农歌、林场的历史纵深、名人、诗赋、信仰,以及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想象上,将项目土地的角角落落、历史的前前后后、文化轶事全部了然于胸,并将这一切充分运用到小镇规划中。



    从这里开始,“特色小镇+现代农业”模式将会在中国大地迅速生长。它们将集结成镇,为大量“空心化”的农村,带来更多的人口、财富和农产品,甚至教育和医疗资源。


    一个小小的农庄,可以赋予太多意义:都市人的乡愁、安全的食品、传统农村社会的复活、农民生活品质的飞跃、农业高科技的迭代……


    这个小小的农庄,可能是未来30年中国的“源代码”。


    藉由这个源代码,形成农民、家庭农庄、农业园区和村镇4级体系,在大城市周边编织出一串“小镇项链”,最终绘出一幅“城乡一体化”的宏大图景。


    打赏捐赠
    3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